能够带来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无废城市”建设最近在广东省深圳市宣布启动试点。此次试点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8个单位以及试点城市共同参与。深圳市、包头市以及河北雄安新区等“11+5”个城市将率先探路,为“无废城市”在全国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建筑垃圾在城市固废中“占据大头”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启动会上介绍,我国目前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600亿吨至700亿吨,年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
我国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其中,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固废总量的30%~40%。
建筑垃圾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以及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等组成。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吨~600吨。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吨。
全国人大代表李宝忠称,当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利用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我国产生建筑垃圾约24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约1.2亿吨,利用率仅为5%左右。相较于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我国还有很大差距。
资源化利用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有专业机构预测,“无废城市”建设的背后与7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挂钩。“固废观察”一篇研究报告则称,根据市场测算,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的体量已超过800亿元,相较于2010年的400亿元翻了一番,8年内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0%。如果维持现有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可轻松突破1000亿元大关。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并不是新概念。一位项目经理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说,由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属于安全文明措施范畴,因而处理建筑垃圾的相关事宜在多数情况下由施工单位自行出资、自行解决。“这些(材料)有人收的,回收以后用来做砖渣铺路都可以。”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建筑垃圾中价值最高的部分是混凝土,一些企业甚至花钱购买混凝土含量高的建筑垃圾作为原料,生产出混凝土再生料,一吨售价可以达到四五十元。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也表示,研究与应用实践表明,建筑垃圾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城市矿产资源使用,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砖瓦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再生成为骨料、微粉等再生材料,再生材料可用于路面基层和垫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海绵城市建设中各类透水蓄水类材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2017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衙门口棚户区改造需拆迁老旧棚户251.42公顷,产生建筑垃圾约266万吨。作为当时项目实施主体的石泰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毕游称:“按照以往的方式就得找地倾倒。就算以每方60元算,这些建筑垃圾的外弃费用也要高达1.09亿元;而且每方60元的价格是‘老黄历’了,目前至少已经涨到每方100多元,折合成吨的价格就更高了。”
如何处理这些建筑垃圾?石泰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购买了两条固定和一条移动生产线,在衙门口棚改区附近搭建了一个试验场,在那里,建筑垃圾日处理量为1700吨,一年能处置约48万吨。衙门口棚改项目包含一个城市森林公园以及绿地共118公顷。几年后,这些试验场里的再生产品将在公园和绿地的建设中大显身手。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综合管廊道路工程所属的11条道路,铺路材料主要使用了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预计此次工程完工可综合利用湘江新区的20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5%。
“11+5”城推进固废管理再利用工作
据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发布会公布,确定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11城为“无废城市”试点城市。此外,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际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泽县(县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县级市代表)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
实际上,“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杜祥琬表示:“‘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的‘无废社会’。”
具体到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前述项目经理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加上消纳点越来越少、越来越远等多种要素叠加,建筑垃圾的处理成本越来越高,这也给施工单位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希望这个‘无废城市’的建设能够减轻我们施工方在这方面的成本,实现共赢式发展。”
李宝忠建议,要强化对产、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正向激励,让建筑垃圾再利用见到效益。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生产、使用企业,提供资金补贴、贷款优惠、政府采购方面的支持,以补偿其在生产和使用中的成本投入,缩小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与市场上同类非再生产品的价格差距,保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财政部门可以设立用于鼓励和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引进、培训等活动。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则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必须未雨绸缪地针对建筑垃圾问题制定中长期规划,否则,当进入项目集中建设期或集中报废期时,建筑垃圾势必大量、集中产生,这可能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